联系邮箱:768296168@qq.com 医院电话:028-8438 6875
女性慎防骨质疏松
发布时间:2021-01-05     发布人:华川医院

  不管你是刚满18岁的青春少女,还是25岁如花年龄的现代白领,或者是30岁拥有幸福家庭的少妇,或步入中年、老年的妇人,健康都是要必须面对的问题,有没有想过,要做一个健康的女性,就要注意不要丢失“骨气”。在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,女性,尤其是停经后的妇女比男性更易发生。这就是说,不要等到老了之后才去预防骨质疏松,3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就需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。

女性35岁要注意补钙

  多数妇女大约在35岁时骨密度达到高峰,持续数年后进入了更年期。女性更年期后的快速骨质流失和人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。人体中所含的钙其中大多储藏在骨中,当摄入足够的钙时,一部分钙被吸收入骨骼,一部分则进入血液循环,参与机体调节后随尿液排出。而当人体摄入钙不足时,骨钙会分解出来,重新流入血液中参与机体调节,再由尿液排出。

  在更年期期间,卵巢分泌出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急剧下降,甲状旁腺素的促骨骼排钙作用相对增强,人体大量骨钙分解入血,再从尿中排出,因此造成女性更年期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大大增加,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。

  对女性来说,在35岁左右,就要注意防止钙的流失,在骨头的成长和巩固期,尽量多储存骨本,增加骨质密度。在进入骨质衰退期以后,则要注意减缓骨质流失的发生。

骨质疏松:女性骨折比例极高

  从临床统计资料分析,以下几种女性易得此病,停经后妇女容易得骨质疏松症。更年期妇女一旦停经之后,流失的速度可高达2%-3%。这种流失将无声无息地侵袭骨骼,到了严重程度,骨骼将为孔隙所取代,而仅剩松散脆弱的骨架,此时只要很小的力量或创伤,就可造成骨折。或是做手术或用其它办法破坏了卵巢的功能,出现月经停止的现象,同样也容易得骨质疏松症。缺乏运动者容易得骨质疏松症。运动会刺激骨的代谢,增加骨量,并能减少脱钙。

  另外,骨质疏松症的其他危险因素很多,如遗传体质、种族、钙摄食不足、大量抽烟、酗酒、服用某些药物、缺乏运动者、高蛋白高盐饮食、内分泌疾病等等。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折发病率极高,其中50岁以上的女性约占15%,60岁以上的女性约占28%。

骨质疏松的预防保健

  预防保健方面,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去除可以避免的危险因素,如抽烟、酗酒、内分泌疾病等。平日要维持适量的有氧运动,散步、登山、步行、游泳都是很好的运动,而且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。特别是办公室白领一族,要多注意多接触阳光,在紧张工作的同时,要抽空活动活动身体,一般来说,每周要坚持2-3次运动。

  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多注意饮食的搭配,比如吃水果,在饭前1小时。因为水果属生食,吃生食后再吃熟食,体内白细胞就不会增多,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。饭后45分钟至60分钟,以每小时4.8公里的速度散步20分钟,热量消耗最大,这些有利于减肥。如果在饭后两小时后再散步,效果会更好。

  晒太阳,上午8时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,是晒太阳养生的最佳时间。此时日光以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为主,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,从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痨和防止骨质疏松的能力,并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。

想要骨骼健康,关键在于补钙

  日常生活中,我们主要从食物中摄取钙,但从生活中的饮食结构看,食物中摄取的钙量是远远不够的。我国人均食用奶制品的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;食物中摄的钙以植物性钙为主;较多因素干扰钙的吸收;部分北方地区在冬季缺少阳光的照射。上述种种因素造成钙摄入量不足。膳食补钙的最好来源是牛奶,建议每人每日两袋牛奶加1杯酸奶或豆;服用钙制剂;科学运动。

  许多年轻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易得的病,与己无关,所以常见不少年轻女性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节食,结果因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钙摄入过少,造成骨质疏松。人体的骨密度峰值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,以后逐渐下降,绝经后的妇女会出现骨质快速丢失。所以在年轻时要多摄入钙,加强钙储存,这样可缓解年老后骨质的快速丢失。最迟到30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补钙了。
 

温馨提示:
    为了方便患者及有需要的人更好的了解所患疾病相关信息,我院特别开设免费在线咨询服务,由各科室医生在线为您解答相关疾病问题。 如需帮助,您可以点击在线咨询
    您也可以拨打咨询健康热线 028-8438-6875 直接与医生述说病情。

咨询电话:028-8438 6875

投诉电话:028-8430 0559

体检预约
联系我们
  • 医院地址:成都市跳蹬河北路185号
  • 邮 编:610000
  • 咨询电话:028-8438 6875
  • 投诉电话:028-8433 8846
营业时间
  • 星期一至星期日:8:30AM-17:30PM

Copyright 2011 成都市华川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802138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