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血,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,而贫血中又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。那缺铁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?缺铁性贫血又应该怎么治疗呢?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。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!
缺铁性贫血有以下因素
营养因素:由于饮食中供铁不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。我国大多数人食物以谷物、蔬菜为主,肉类较少,饮食中供铁以非血红素铁为主,含有大量抑制非血红素铁吸收的物质,我国人食物供铁并不少,甚至可超过标准供铁的1倍以上,但提供的铁不一定都能吸收。
而当生理铁需要量增加时,如婴幼儿、青少年、妇女生育期,单纯从食物中很难获得所需的铁,因而发生缺铁性贫血。
慢性失血:如果患上慢性失血性疾病的话,如消化道出血、女性月经量过多、咯血、血尿、鼻出血等等,这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,而且慢性肾功能不全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。
特别是慢性消化道出血常常是男性慢性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,即使是大便潜血阴性,也不能完全排除慢性消化道出血,提示要注意除外消化道肿瘤。
吸收障碍:多见于胃全切或次全切术数年后,储存铁已用完,食物直接进入空肠及胃酸过低均可影响铁的吸收。此外,慢性腹泻或小肠疾病可引起铁吸收不良,也随着大量肠上皮细胞脱落而丢失铁。
缺铁性贫血该怎么治疗?
病因治疗:婴幼儿、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,应改善饮食;月经多引起的IDA应看妇科调理月经。寄生虫感染应驱虫治疗;恶性肿瘤、应手术或化疗;上消化道溃疡,应抑酸治疗等。
补铁治疗: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。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,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、葡萄糖酸亚铁、山梨醇铁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;无机铁剂的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。
提示:进食谷类、乳类和茶抑制铁剂吸收,鱼、肉类、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吸收,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,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~10天,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,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,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~6个月,待贮铁指标正常后停药。
Copyright 2011 成都市华川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802138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