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:风湿类风湿可诱发多种疾病!
发布时间:2018-08-15 发布人:中医科
成都市华川医院提醒广大风湿、类风湿患者,近日由于持续降雨,气温下降,阴雨连绵,潮湿阴冷的环境是诱发和加重风湿、类风湿病的主要病因。一旦患有风湿症状应该及时治疗,避免给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。
在古代,我国传统的中医中,关节疼痛称为痹症,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已有专门的篇章对痹病的病因、表现、针灸等治疗进行详细的介绍,形成了对痹病的基础认识。到了东汉时期,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中明确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典症状称为“历节”,而唐宋时期孙思邈的《千金药方》中已经把“历节”这个病单独划分出来,历节,就是“遍历全身关节”的意思。当类风湿发作时,疼痛剧烈,累及全身关节,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样,疼得难以忍受。
中医辨证论治
中医治疗注重辨证论治,根据症状,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行痹、痛痹、着痹、热痹。行痹: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,走窜为特点;痛痹: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,得热痛减,遇寒加重;着痹:关节疼痛重着,痛有定处,肌肤麻木不仁,屈伸不利;热痹:关节痛处灼热红红肿,得凉则舒。
多症状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
1、风湿热痹型: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。关节肿痛、局部灼热、皮色发红,或触之有热,或兼发热,小便黄。舌红,苔黄腻,脉滑或数。治法:清热利湿,祛风通络。
2、毒热瘀痹型: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或成人Still's 病。关节红肿,欣热剧痛,拒触拒按,关节活动明显受限,发热,甚至高热寒战,皮下红斑,口渴,小便短黄,大便干燥。舌红,苔黄或燥,脉弦滑数。治法:清热解毒,凉血通络。
3、寒热错杂型(寒痹、痛痹):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期,或急性期向稳定期过渡。关节肿痛,局部皮色正常,但触之有热感,或自觉局部有热灼感,但全身畏寒畏风,受风寒则关节疼痛加重。舌暗红,苔薄白或薄黄,脉弦滑或弦缓。治法:祛风散寒,清热通痹
4、风寒湿痹型(着痹):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,或慢性活动期。症见关节肿痛,屈伸拘急,局部皮色正常或苍白,遇寒加重,得热减轻。舌淡红,或暗红,苔薄白,脉弦紧或濡缓。治法:祛风散寒,除湿通痹。
5、久痹型(肝肾亏损、痰瘀阻络):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期,稳定期,以及后期。关节肿大畸形,僵硬,屈伸严重受限,时有自发痛或活动时疼痛。皮下结节,按之坚硬。面色无华或晦暗,腰膝酸软,肌肉瘦削,心悸气短,疲倦乏力。或面色潮红,时有低热。舌暗红,或舌淡体胖有齿印,瘀斑,苔白或腻,脉沉弦或沉细涩。治法:补益肝肾,化瘀散结,搜风剔络。
慎服:“雷公藤”可导致不孕不育
雷公藤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运用到类风湿上的,它在抑制免疫、消炎镇痛方面效果明显。但是,雷公藤在古代也称为“断肠草”,其毒性大,会对生殖系统造成损害,女性长期服用会出现月经紊乱、闭经,最终可导致不孕,而男性则可能导致不育。该药需要在医生的处方指导下服用,一般用于没有生育需求的患者,且因其对肝功能会有一定损害,服药期间应严格监视肝功能。
特别提示:风湿、类风湿可诱发风湿性动脉炎、冠状动脉、肾动脉、肠系膜动脉、脑动脉、主动脉和肺动脉等多种疾病,一旦发病,会对身体的各个机能产生破坏作用,给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。我院中医科采用:中医“特色疗法”针对风湿、类风湿、关节炎,具有见效快、疗程短、无副作用等特点,深受广大患者一致好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