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市华川医院(中医科主任:代贵华)指出:火病的种类有很多,不外虚实两类。实火属于邪实,一般用清解之法治之;虚火属于正气的不足,一般用温补和滋补之法治之。然实火又名“阳火”,虚火又名“阴火”,但“阴火”与“阳火”在症状上皆呈热象,极易混淆。
代主任表示:虚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。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、血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。阴虚则阳气相对亢盛,易于导致虚火上升,故虽见火升征象,实为阴虚所引起。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、颧红唇赤、心烦少寐、脉细数等。
胃火相对于虚火而言,是实火的一种。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理现象,若胃火炽盛,可沿足阳明胃经上炎,临床表现为牙龈肿痛、口臭,并可见嘈杂易饥、便秘等证。
肝火实火之一种,是指肝亢的病理现象。由肝失疏泄,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所致,与情志激动过度也有一定关系。临床多见目赤、易怒、头痛、胁痛、口苦、吐血、咯血、脉弦数等证。
命门火衰是指肾阳衰微的病理现象。肾阴和肾阳相互依存,故命门火衰多由元气虚弱或肾精耗伤所致。临床上可见下元虚冷的证候,如精神痿顿、腰酸、肢冷、阳痿、滑精、小便清长或黎明泄泻、水肿等证。
火”有虚火、实火的区别,故治疗亦有不同
“1、降虚火:中医认为,虚火有两个概念,一是指阴虚而导致火旺的现象;二是指气虚和阳虚出现的气虚发热、“真寒假热”现象。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亏损等不同情况,阴虚则阳气相对地偏亢,而非阳气绝对过剩,所以虽然常见火旺征象,实为阴虚所引起。阴虚造成阳盛的假象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象,如生活中容易见到的口燥咽干、咽喉干痛、五心烦热、颧红,盗汗、失眠、舌质红、无苔或少苔、脉细数等。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、滋阴降火为原则。
2、降实火:实火是指邪火炽盛引起的实热证,以肝胆、胃肠实火最为多见。常见高热,头痛,目赤,口唇干裂、口干口苦、口舌糜烂、咽喉肿痛、渴喜冷饮,烦躁,腹胀痛拒按,大便干燥,小便黄,舌红,苔黄干或起芒刺,脉数实,甚或鼻腔出血等。在治疗上宜采用苦寒泄火、清热解毒的原则和方法。
Copyright 2011 成都市华川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802138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