崩漏,中医病名。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,阴道出血的两种不同证候。出血量多,来势猛急,为崩;出血量少,来势缓,点滴而下,为漏。西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、盆腔炎、生殖器肿瘤等病,所发生的阴道出血,都属崩漏范畴。
崩与漏虽然有轻、重、缓、急之分,其病因是相同的,两者常可互相转化。如血崩日久,气血大衰,或经过应急处理,可变成漏;久漏不止,病势发展,也可成崩。
祖国医学认为,本病的根本原因,是冲任不固。而引起冲任不固的因素,大约有血热、气虚、劳伤和血瘀等最为常见。如素体阳亢,血分伏热;或外感热邪,热迫血行,则形成血热崩漏。如素体衰弱,或久病体虚,以致气虚不摄,则形成气虚崩漏。如骤用猛力,劳损冲任,则形成劳伤崩漏。如情志忧郁,气滞血结,或经期产后不禁房事,或流产、小产淤血停滞,血不归经,则形成血瘀崩漏。
崩漏”该如何治疗?
辨证施治:崩漏应与月经过多相鉴别。崩漏与月经周期无关,而且血量很多,不能自止,持续时间长,十几天,几十天不等,或暂停几天又血流,反复发作是其特点。而月经过多,则有一定的月经周期,常能自止,持续时间较短。
崩漏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虚(肾虚、脾虚)热、瘀邪损伤冲任,不能制约经血,以致经血非时妄行。由于崩漏失血耗气,病程日久,导致气血、阴阳俱虚。又崩漏日久,离经之血为瘀血。故本病的发生常互为因果,气血同病,多脏受累,虚实错杂。
崩漏的主证是出血,故辨证时当根据出血的量、色、质变化,参合舌脉及证候,辨其虚、实、寒、热。一般而言,崩漏虚证多而实证少,热证多而寒证少。然而,即使是火,亦是虚火,非实火可比。崩与漏亦不相同,久崩多虚,久漏多瘀。此外崩漏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,亦是辨证的重要参考。如青春期崩漏,多肾虚或血热;育龄期崩漏,多肝郁或血热,更年期崩漏,则多肝肾亏损或脾气虚弱。生育期及更年期崩漏,又多挟血瘀。
此外,不同年龄阶段的崩漏,治则也不尽相同。一般而言,青春期崩漏止血后调周期,重在治肾;生育期止血调周期、促排卵,重在治肝肾;更年期止血善后,重在脾肾。对于更年期崩漏,尤须重视诊刮宫内膜病理检查,排除宫内膜癌。详情了解,可向成都市华川医院中医妇科主任雷文成医师咨询解答!
Copyright 2011 成都市华川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8021386号